(2) 内脏感觉纤维: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来自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
(3) 躯体运动纤维:细胞体位于脊髓前角,分布于骨骼肌,并支配其运动。
(4) 内脏运动纤维:细胞体位于脊髓胸1?腰3节段的侧角和脊髓骶2?骶4脊髓节段的中间带,换元后,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3. 脊神经的分支
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后,支、交通支和脊膜支。
(1) 前支:粗大,是混合性的,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和皮肤。在人类,除胸神经前支具有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前支分别交织成丛,即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由丛再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区域。
(2) 后支:较细,是混合性的,经相邻的椎骨横突之间向后走行(骶部的出骶后孔),分皮支和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及臀部的深层的肌和枕、项、背、腰、骶及臀部的皮肤,其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图11-2-9脊神经的后支
(3)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4) 脊膜支: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脊柱的韧带。
其中,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粗大,称为枕大神经,穿斜方肌肌腱至皮下,分布于枕和项部的皮肤。腰神经后支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细小,经横突下方向后,分布于腰椎棘突附近的短肌与长肌。在腰椎骨质增生病人,可因横突附近软组织骨化,压迫此支而引起腰痛。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较粗大,分布于臀上部的皮肤,称为臀上皮神经。
(二)颈丛
1. 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颈丛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始端的前方。图11-2-10颈丛和臂丛
2. 颈丛的分支
颈丛的分支有浅支和深支。
颈丛浅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位置表浅,散开行向各方,其穿出部位,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一个阻滞点。主要浅支有:图11-2-11颈丛的皮支及面神经
(1) 枕小神经:布于枕部及耳郭背面上部的皮肤。
(2) 耳大神经:布于耳郭及其附近的皮肤。
(3) 颈横神经:布于颈前部皮肤。
(4) 锁骨上神经:布于颈侧部、胸壁上部和肩部的皮肤。
颈丛深支主要支配颈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
(5) 膈神经:是颈丛最重要的分支。先在前斜角肌上端的外侧,沿该肌前面下降至其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经肺根前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到达膈肌。其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图11-2-12膈神经
膈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为同侧的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严重的可有窒息。膈神经受到刺激时可出现呃逆。
(三) 臂丛
1. 臂丛的组成和位置
臂丛是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经斜角肌间隙,走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臂丛的分支分布于胸上肢肌、上肢带肌、背浅部肌(除斜方肌)以及臂、前臂、手的肌、关节、骨和皮肤。
2. 臂丛的分支
臂丛的分支可依据其发出的局部位置分为锁骨上、下两支。锁骨上分支是短的肌支,分布于颈深肌、背浅肌(除斜方肌)、部分胸上肢肌及上肢带肌。锁骨下分支多为长支,分肌支和皮支,分布于肩、胸、臂、前臂和手的肌和皮肤,其分支主要有:图11-2-13臂丛及其分支
(1) 胸背神经:沿肩胛肌外侧缘伴肩胛下血管下降,支配背阔肌。
(2) 腋神经:在腋窝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由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上部的皮肤。图11-2-14上肢的神经(右侧和后面)
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肩关节脱位,都可能损伤腋神经而导致三角肌瘫痪,臂不能外展,三角肌区皮肤感觉丧失。由于三角肌萎缩,肩部骨突耸起,失去圆隆的外形。
(3) 肌皮神经: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间下降,发出肌支支配这三块肌。图11-2-15上肢的神经(左侧和前面)
(4) 正中神经:由内、外侧两根合成,两根夹持着腋动脉,向下呈锐角汇合成正中神经干。在臂部,正中神经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由外侧向内侧跨过肱动脉下降至肘窝。从肘窝向下穿旋前圆肌,继而在前臂正中下行于指浅、深屈肌之间到达腕部。后自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进入腕管,在掌腱膜深面到手掌。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在肘部、前臂发出许多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的屈肌,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第1、2蚓状肌以及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手指背面的皮肤。图11-2-16手掌面的神经,图11-2-18手皮肤的神经分布
正中神经干如在臂部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能力减弱,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由于鱼际肌萎缩,手掌显平坦,称为“猿手”。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远节最为显著。图11-2-19桡、尺、正中神经损伤时的手形及皮肤感觉丧失区
(5) 尺神经:在肱动脉内侧下行,至三角肌止点高度穿过内侧肌间膜至臂后面,再下行至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在此处,其位置表浅又贴近骨面,隔皮肤可触摸到,易受损伤。再向下穿尺侧腕屈肌起端转到前臂掌面内侧,后于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尺动脉的内侧下降,在桡腕关节上方发出手背支,主干下行于豌豆骨的桡侧,分浅、深两支,以掌腱膜深面进入手掌。
尺神经在前臂上部发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的尺侧半。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和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的皮肤。浅支分布于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掌面的皮肤。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和第3、4蚓状肌。图11-2-17手背面的神经
尺神经损伤后,运动障碍表现为屈腕能力减弱,环指和小指的远节指骨不能屈曲。小鱼际肌萎缩,变平坦,拇指不能内收,骨间肌萎缩,各指不能互相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第4、5指的指间关节弯曲,出现“爪形手”。感觉丧失区域以手内侧缘为主。正中神经与尺神经都损伤则出现“猿手”畸形。
(6) 桡神经: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的后方,并与肱深动脉一同行向外下,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然后沿桡神经沟绕肱肌中段背侧旋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到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分为浅、深二支。桡神经在臂部发出的皮支分布于前臂背面皮肤;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桡神经浅支为皮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三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深支支配前臂的伸肌。
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运动障碍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现“垂腕”状态。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皮肤最为明显。
(四) 胸神经前支
胸神经前支共12对。第1?11对各自位于相应的肋间隙中,称为肋间神经,第12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第12肋下方,称为肋下神经。肋间神经在肋间内、外肌之间,肋间血管的下方,沿各肋沟前行,在腋前线附近离开肋骨下缘,行于肋间隙中。肋间神经的肌支支配肋间肌和腹肌的前外侧群,皮支分布于胸、腹壁的皮肤以及胸腹膜壁层。图11-2-20胸神经
(五) 腰丛
1. 腰丛的组成和位置
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除发出肌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还发出以下分支分布于腹股沟区、大腿的前部和内侧部。图11-2-21腰、骶丛
2. 腰丛的分支
(1) 股神经:是腰丛中最大的神经,发出后,先在腰大肌与髂肌之间下行,在腹股沟中点稍外侧,经腹股沟軔带深面、股动脉外侧至股三角,随即分为数支;肌支支配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和膝关节前面的皮肤。最长的皮支为隐神经,是股神经的终支,分布于髌下、小腿内侧面和足内侧缘的皮肤。图11-2-22下肢前面的神经
股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有:屈髋无力,坐位时不能伸小腿,行走困难,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膝跳反射消失,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2) 闭孔神经:于腰大肌内侧缘穿出,于小骨盆侧壁前行,穿闭膜管出小骨盆。其肌支支配闭孔外肌、大腿内收肌群。皮支分布于大腿内侧面的皮肤。
(六) 骶丛
1. 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5腰神经前支,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盆腔内,在骶骨和梨状肌前面,髂内动脉的后方。骶丛分布于盆壁、臀部、会阴、股后部、小腿及足肌和皮肤。
2. 骶丛的分支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到股后,在股二头肌深面下降,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在股后部发出肌支支配大腿后群肌。
(1) 胫神经: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在腘窝内与腘血管伴行,在小腿经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降,过内踝后方,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二终支入足底。足底内侧神经分布于足底内侧群、足底内侧半和内侧三个半足趾跖面皮肤。足底外侧神经分布于足底肌中间群和外侧群,以及足底外侧半和外侧一个半趾跖面皮肤。胫神经在腘窝及小腿还发出肌支支配小腿肌后群。图11-2-23下肢后面的神经,图图11-2-24足底的神经
胫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足不能跖屈,不能以足尖站立,足底内翻力弱。由于拮抗肌的牵拉,出现足背屈和外翻位,出现“钩状足”畸形。感觉障碍主要在足底。
(2) 腓总神经:自坐骨神经发出后沿股二头肌内侧走向外下,绕腓骨颈外侧向前,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总神经的分布范围是小腿前、外侧群肌和小腿外侧、足背和趾背的皮肤。
1) 腓浅神经:在腓骨长、短肌与趾长伸肌之间下行,分出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在小腿下1/3外分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面皮肤。
2) 腓深神经:与胫前动脉相伴而行,先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间,后在胫骨前肌与踇长伸肌之间下行至足背。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及第1、2趾背面的相对缘皮肤。
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位置最浅,易受损伤。受损后的主要表现为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并且内翻,趾不能伸,形成“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感觉障碍在小腿外侧面和足背较为明显。图11-2-25神经损伤后足的畸形。
(七) 脊髓和脊神经的节段性支配
脊髓有31个节段,每一节段前角发出的躯体运动纤维,经相应的脊神经前根、脊神经,支配躯体一定部位的骨骼肌的运动;后角则通过相应的脊神经、脊神经后根的躯体感觉纤维,管理躯体一定部位的皮肤感觉。
1. 脊髓和脊神经对肌的节段性支配
脊髓、脊神经对肌的节段性支配,概况如下:第1?4颈节及其发出的脊神经主要支配颈肌和膈,第5颈节至第1胸节及其发出的脊神经主要支配上肢肌,第2胸节至第1腰节及其发出的脊神经主要支配躯干肌,第2腰节至第2骶节及其发出的脊神经主要支配下肢肌,第3骶节至尾节及其发出的脊神经主要支配会阴肌。每块肌多由相邻几个脊髓节段共同支配。表11-2-1脊髓、脊神经对主要肌的节段性支配。
表格分4列6行,4列是肌、神经丛、周围神经、脊髓节段。
肌:膈;神经丛:颈丛;周围神经:膈神经;脊髓节段:C3-5;
肌:肱二头肌;神经丛:臂丛;周围神经:肌皮神经;脊髓节段:C5-6;
肌:肱三头肌;神经丛:臂丛;周围神经:桡神经;脊髓节段:C6-8;
肌:肋间肌、腹前外侧群肌;神经丛:无;周围神经: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脊髓节段:T1-12;
肌:股四头肌;神经丛:腰丛;周围神经:股神经;脊髓节段:L2-4;
肌:小腿三头肌;神经丛:骶丛;周围神经:颈神经;脊髓节段:L5-S2。
表格描述完。
2. 脊髓和脊神经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脊髓、脊神经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更为明显,尤其是躯干部最为典型,自后正中线至前正中线有规律地形成连续横行的环形带,概括如下:第2胸节支配胸骨角平面,第4胸节支配乳头平面,第6胸节支配剑突平面,第10胸节支配脐平面。了解皮肤的节段性支配有助于对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图11-2-26皮肤的节段性支配,表11-2-2脊髓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
表格分2列15行,2列是:脊髓节段、皮肤区域。
15行是:
脊髓节段:C2;皮肤区域:枕部及颈部;脊髓节段:C3-4;皮肤区域:颈部及肩部;脊髓节段:C5;皮肤区域:臂外侧面;脊髓节段:C6-7;皮肤区域:前臂和手的外侧面;
脊髓节段:C8-T1;皮肤区域:手和前臂的内侧面;脊髓节段:T2;皮肤区域:臂内侧面、腋窝及胸骨角平面;脊髓节段:T4;皮肤区域:乳头平面;脊髓节段:T6;皮肤区域:剑突平面;脊髓节段:T8;皮肤区域:肋弓平面;脊髓节段:T10;皮肤区域:脐平面;脊髓节段:T12-L1;皮肤区域:耻骨部及腹股沟部平面;脊髓节段:L2-3;皮肤区域:大腿前面;脊髓节段:L4-5;皮肤区域:小腿内、外侧面和足的内侧半;脊髓节段:S1-5;皮肤区域:足外侧半和大、小腿后面;脊髓节段:S4-5;皮肤区域:会阴。
表格描述完。
第三节 脑和脑神经
一、脑
脑位于颅腔内,在成人其平均重量约1400克,一般可分为端脑、间脑、小脑、脑干四个部分。图11-3-1脑的正中矢状切面,图11-3-2脑的底面
(一) 脑干
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位于颅底内面的斜坡上,上接间脑,向下经枕骨大孔与 脊髓相续。脑干从上向下依次与Ⅲ-Ⅶ对脑神经相连。大脑皮质、小脑、脊髓之间要通过脑干进行联系。此外,脑干内还有许多重要的神经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吞咽中枢等。
1. 脑干外形
(1) 腹侧面:延髓腹侧面正中有与脊髓相续的前正中裂,裂上部两侧各一纵行隆起,称锥体。锥体下方形
成锥体交叉。脑桥腹侧面宽阔而膨隆,称基底部,正中有一纵行的基底沟。脑桥两侧逐渐变细与小脑相连。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纵行柱状结构,称大脑脚,两脚之间称脚间窝。图11-3-3脑干的腹面
(2) 背侧面:延髓背侧面下部有两对隆起,内侧的称薄束结节,内有薄束核;外侧的称楔束结节,内有楔
束核。延髓背侧面上部与脑桥背侧面有一菱形窝。在中脑背侧面有两对隆起,上方的称上丘,是视觉反射中枢;下方的称下丘,是听觉反射中枢。
脑神经共12对,与脑干相连的有10对。其中,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与中脑相连;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与脑桥相连;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与延髓相连。图11-3-4脑干的背面
2. 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干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1) 灰质:分散成团块,称为神经核。其中一类是与脑神经相连的称脑神经核,另一类不与脑神经直接相
连,统称为非脑神经核。
1) 脑神经核:分为运动核和感觉核。运动核又分为躯体运动核和内脏运动核,感觉核又分为躯体感觉核和内脏感觉核。这四种核都位于脑干的背侧部,其中躯体运动核在最内侧,向外依次为内脏运动核、内脏感觉核和躯体感觉核。图11-3-5脑神经核在脑干背面的投影,图11-3-6脑神经核在脑干侧面的投影

Prev | Next
Pg.: 1 ...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35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