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学到工作,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无论哪个单位,校方永远都强调“安全第一”,这四个字如雷贯耳,让人不敢僭越,翻围墙这类举动,简直堪称大逆不道……我努力去回忆上一次翻墙是什么时候,但怎么也想不起来。而且在我们的印象中,西方人规则意识强,更是断然不会干这种事……于是我把这个疑虑抖了出来。

劳贼贼地用中文说出了那句台词:“忘了它吧,这里是印度。”

事实上,我又错了,这后来,为了节省时间,我这个中国人,以及法国人、美国人、德国人、葡萄牙人、日本人、以色列人、黎巴嫩人……全部从这里翻出去。

墙高一米五左右,不过事先已经有人用石块、砖瓦把地面垫了起来,所以无需费劲,就攀到了墙上。

原来,这个“C”右边的空白部分,是一片大草坪。

草坪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草稀稀拉拉,估计被牛吃掉了一半,但是仍然有好几头牛还在悠闲地咀嚼着它们的美食。

顿时如沐春风,坐在墙头,让蓝天、白云、草坪,尽收眼底,另一头,五颜六色的莎丽,把画面装点得更加多彩。此时,我翻过的不只是一道墙,更是一种长久的束缚,只觉得——自由!痛快!

似乎,老天爷觉得他给我的还不够多。

有些和草皮颜色差不多的黄绿黄绿的东西,在草坪上移动。看仔细了,那是我只有在动物园才看到过的最美丽的鸟类。

“哇噢,孔雀!”

四只孔雀,正在草坪中间穿梭、觅食。

劳说:“不是天天都有,不过今天运气不错,来了四只。”

我迫不及待地跳进草坪,小心翼翼地朝那些野生孔雀走去。它们却并不好客,一靠近它们便警觉起来,用和我差不多的速度背道而去,似乎在提醒我,它们会和我保持距离,请我不要再靠近。

我加速前进,它们立刻受到了惊吓,扑棱棱地飞到了数十米开外。一根美丽的孔雀羽毛落在了地上,在阳光下分外夺目。劳说:“你留着吧,我家里已经有一根了。”

此后,我每天上下班都会翻越这堵墙四次,不时能看见数量不等的孔雀,它们一般会在不太炎热的天气到来,如同珍珠一般装点着我的生活,我每次走过草坪也会小心翼翼,不再去惊扰它们。

这是印度让我快慰的表情,动物和人近在咫尺,共同生活却各安天命。比如牛和狗是每天的必备,比如每天都有鸽子和画眉飞到我家,却被拦在网外、窗外,它们就凭着窄窄的落脚处休息。野生动物方面,除了孔雀,还经常看到一种长尾叶猴,黑脸、长尾、白毛,肆无忌惮地坐在离人不远的树上、墙上,盯着往来行人,七八十厘米长的尾巴耷拉下来。此外,街上随处可见一种土黄色的小松鼠,只有老鼠般大小,背上有三道黑色的条纹,它们动作敏捷,喜欢在树上上蹿下跳。当然,还看到过蛇、蜥蜴,于校园一角穿梭而过。

我的房间里也不安稳,壁虎是惯常的客人,门框上、把手上、水龙头上,经常杀我一个措手不及,刚开始我经常吓一跳,后来也习惯了。有一次我试图用拖鞋去控制一只在地面上爬行的壁虎,压着了它的尾巴,它挣断尾巴仓皇从门缝里逃了出去,只剩半截尾巴自个儿在地板上拍打了一分多钟。这是以前在书上才能看见的“壁虎断尾求生”,在印度轻而易举就实践了。甚至,就连蟑螂似乎也对人没那么敏感,它们行动迟缓,比中国的“亲家”好消灭许多。

家畜方面,除了养羊,有条件的家庭会养马。每逢婚礼,总会少不了这样的画面:迎亲的队伍吹拉弹唱,围着一匹骏马,马背上,服饰华丽的新郎雄姿英发。更少不了的,是骆驼,比中国西北部的还要大,本来就混乱的街道上,常常可以看见一头两米多高的骆驼拉着驼车,扬长而去。驼车主人有的吹着口哨,有的吆喝,看起来特别拉风,让那些普通的汽车相形见绌。

古吉拉特人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尊重,从他们较为彻底的素食主义就可以看出:“我们不喜欢吃肉,也不喜欢看到别人吃肉,如果古吉拉特邦吃肉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身边的动物就会被杀戮。”牛是印度的神兽,孔雀是印度的国鸟,老虎是印度的国宝,而猴子则因为传说中帮助过罗摩而受到尊敬,自然都重点保护。然而对于印度人,特别是古吉拉特人来说,他们对待各种动物的生命是无差别的,我从没看见过他们试图伤害任何一种动物,也自然不容易遭到动物的攻击。

也是后来,才有同事告诉我:“你不觉得那个草坪很奇怪吗?周围都是开发商开发的高档房子,唯有那里空着长期不用。”我一想还真是这么个情况,便问了问缘由。原来,那边空地属于一个善良的富翁私有,他很可怜那些流浪狗,便专门申明这片空地不许开发楼盘,供它们玩乐。我顿时对那位从未谋面的富人肃然起敬。当然,不只是狗,这里什么动物都来了。

这么一来,一到清晨,我往往伴随一阵鸟儿的啼鸣声苏醒,禅意十足。不过也要为此付出代价,很多晚上,那些野狗不太规矩,一个不小心,两只狗儿带头吵起架来,满街都是鬼哭狼嚎,让人无法入睡,然后听见守大门的老头拿着木棍“啪啪啪”敲打着地面把它们吓跑,我便趁这个间隙赶紧给自己催眠。

再后来,每当有印度人问我对印度的印象如何时,如果我不知道该怎么夸赞他们,我就会说:“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



尽管茹素戒杀是我很推崇的印度品格,为他们加分不少,然而对于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实在难以找到恭维的理由,比如网络。

这两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互联网+”战略,各大运营商不管是诚意也好,被迫也罢,也在降费提速。我走之前,家里装的是10MB宽带,不出半年,已经普及了50MB宽带。Wi-Fi进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印象中要开通一个Wi-Fi是极其简单的事情,我从国内带了无线路由器,无非就是装个宽带,或者无线网卡。我对印度的期待不高,只要能买到流畅的网络,我甚至可以选最好的套餐,多点费用不在话下。

于是第二天,我就找IITGN相关部门说明了用网需求。IITGN倒也大气,叫我去IT办公室登记一下,免费领了个无线网卡。我满心欢喜,回家插在路由器上,一个Wi-Fi诞生了。

可是那速度,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你说它不能用吧,它确实又是有流量的,可是你要用它来完成各种需求,大部分的时间就都得花在网页的跳转上了。要想用这网,得学会时间管理,统筹安排。比方说,我今晚要打开哪些网站,想清楚以后,最好就一次性全部在浏览器各标签中点开,然后去洗个澡,完了再回到电脑前,大概就打开十之七八了;接下来,准备看具体的页面了,又一一点开,不急不慢去泡壶茶,回来看几页,看完了,又打开一批,做做眼保健操,回来接着看;还想看一批,实在不行再打一套太极拳,折腾几下瞌睡也就来了,一晚上也就交待了。

难怪,新闻上说中国的网速慢时,印度常常“躺着中枪”,被补一句:印度的网速,亚洲垫底。我怀疑,印度人的好耐性好脾气就是这么温水煮青蛙煮出来的。

我没几天就受不了了,决定去装一个宽带。学院附近正好有一家代理商,代理一家叫做“SPIDIGO”的宽带公司,那公司的总部就在艾哈迈达巴德,方便,而且那老板居然还会几句中文,毫无疑问,就是它了。

老板给我一张传单,上面有八种套餐,带宽从256KB到2MB不等,我问:“没有更快的了?”老板说:“没了。”

我很失望,就选了2MB的。老板说又分两种:一种是无限制使用的,半年6299卢比;另一种是每个月40GB流量上限,用完后自动降为256KB,半年4299卢比。我想40GB哪用得完,就订了后者。

当晚,一个业务员来我家考察了一下空间布局,然后签了合同。第二天,工人来了,还没干活,就先找我要矿泉水喝,喝舒服以后帮我安装、调试,给我展示了Wi-Fi,我看网速勉强可以接受,支付了4299卢比,那厮却说还要收300卢比的安装费。我说业务员说好了的,不收安装费,他找了个理由:“你的路由器设置界面是中文的,我废了好大劲猜着中文意思才帮你把Wi-Fi弄好。”我无言以对。对于外国人,他们是能捞就捞的,300卢比赏给他了。

我开始过上了有网的生活,我想40GB不能浪费,于是每天从网上下载一部2~3GB的超清电影,盘算着一个月看十多部差不多就把40GB充分利用了。

这一下可好,我下载了七八部电影,共计20GB左右,一周后的某天我再次使用网络时,突然发现又回到了那个温水煮青蛙的模式中去。2MB宽带,变成了256KB。

一气之下我找到代理商要说法,他说你肯定已经把40GB用完了,我说我很清楚只用了20GB多。于是他打电话问总部,总部一查:“是用完了40GB。”

缺斤短两,我认了,我下次注意。我问:“下个月又会恢复2MB吧?”他说:“不会,一直是256KB,40GB是半年的总量。”

“订的时候不是说好了一个月40GB吗?”我把那张传单拿出来,给他看套餐详情,结果,上面只写有40GB上限,没有写一个月还是半年。他说:“你一定是听错了。”

我反复提醒自己:这就是印度,要习惯,不要生气。克制后说:“行,我现在加2000卢比,升级为2MB无上限的6299卢比套餐。”

我这次直接和总部通话,总部说不能加钱升级,必须要重新出6299元购买新套餐,我说:“不用了,这里又不是只有你们一家宽带服务商。”

我拂袖而去,走向了另一家——MTS无线网卡,见广告非常显眼——“10MB,每月999卢比”,便进店咨询。对方非常热情:“网速绝对让你满意,而且是一月一付,现在订购,还送一个书包。”

对方如此保证,而且将来旅游又正好需要一个书包,我立刻心动了,在确定没有那个涉嫌欺诈的40GB流量上限后,便叫他们尽快派人来办理业务。

晚饭后,一个看起来气质不错的人上门了,他的名字叫做尼廷(Nitin)。尼廷说,他开了一家叫做“亚述(Yashu)”的公司,有两家店铺,除了MTS,还有一家Reliance卖手机卡,店铺和家都在附近。“你是外国人,我的店员不是很懂英文,所以我亲自来。”这话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尼廷带走了我相关资料的复印件,收了1000卢比,给了我一个MTS的网卡和书包:“外国人的资料审核大概要一天时间,明晚就可以激活。”我表示没问题。

结果,第二天一天没有发生任何事情,给他打电话,也不接。

第三天,他终于接了电话,来到我家,只不过这一次看上去萎靡不振。他说:“不好意思,昨天生病了,直到今天都还不舒服,所以这么晚才来。”这么晚来,还带来一个坏消息,原来,我的资料里,签证不过关。

事情是这样,我来印度办理的是三个月的入境签证,从8月10日到11月10日。由于印度和中国当时的关系不太好,这已经是能给的最长的入境签证。我购买MTS服务的时候,签证有效期还有两个月,实在太短,总部怕我人走茶凉,欠下烂账,不给批。

我连续数天,填各种申请表,复印材料,又是邮件联系,又是打电话,又是等待,钱也出了,腿也跑了,时间也耗了,就是用不了一个正常的宽带!

我多日积累的火迸发了出来,尼廷很不幸地成了我的出气筒:“我只不过想用一个正常的网络,有这么麻烦吗?我资料里有一份IITGN的邀请函,写得很清楚录用一年,以后还会续约一年,我能跑吗?昨天打你一天电话不接,什么意思?你们这个国家,处处为难人,又不讲诚信,难怪发展得这么差,退钱退钱!”我仗着我是顾客,又是外国人,还似乎占着理,越说越来劲。

尼廷显然对此类抱怨已经有很强的免疫力,加上印度人本身脾气好,他抱歉地说:“我个人百分百信任你会长期在这里工作,但是公司规矩是死的,实在对不起,钱退给你。”说完摸出两张500卢比的钞票退给了我。

如果他就这么离开,我们也许不会再有任何交集,但是接下来他的一个举动,奠定了我们长久的友谊。

临走时,他想到了什么,问:“那个书包呢?”

我把书包从衣柜里拿出来:“这样吧,你这个书包多少钱?我买了。”

“如果你喜欢,就送给你吧。”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反倒纳闷了:“这怎么行?不管多少都说一个数。”

他说:“钱不是问题,我不缺钱。但是像你这样的外国人,孤身一人在印度生活,会很辛苦,所以当作我的一点心意。”

所以很多人说,印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有的人来了,对它恨得咬牙切齿,第二天就恨不得买机票回去;有的人却会深深爱上这里,一生来多少次也不嫌腻。它可以一天之内让你哭,让你怒,再让你笑——这就是印度。

短短两个星期,我对此已经深有体会。

但我终究不能白要他的东西,作为答谢,我拿出一套十二生肖的邮票,送给他做礼物。

这让尼廷万万没有想到,顿时喜形于色:“太漂亮了,我很喜欢,谢谢。”他从口袋里掏出另外一个MTS的网卡,递给我:“这是我兄弟的网卡,早就激活了,你就用他的吧,还是按每月999卢比算。”

于是,我又花1000卢比把他兄弟的网卡买了下来。

他递给我一张名片:“你先体验几天,如果不满意,还可以退货退款。名片上有我的地址,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有空来找我玩。”

后来的事实证明,尼廷确实是个够意思的哥们儿,在印度社会中算个中产阶级,后来也多次帮助过我,不过,对他们的产品,我仍然不敢恭维。

MTS的信号质量,有时候,确实可以相对流畅地让我使用一阵子网络,在我对世界重新燃起希望的时候,卡死、断开。于是,关掉路由器,拿到隔壁房间,找个地方打开重新接收信号,网络似乎又回来一阵子,再卡死、断开,于是,干脆拿到厨房,拿到厕所,支在马桶盖上,挂在晾衣架上……总之,不断地关、不断地开,我像追逐幽灵一样地追逐我那房间里神秘莫测的信号,为的仅仅是我们在中国享受的极为正常的一个需求。

终于,再次忍无可忍,决定退货!

我按他名片上的地址找到了他的店铺,果然MTS和Reliance两家连在一起,都属于那家叫“亚述”的公司。和这里很多的商铺一样,他们在二楼,楼梯直达街面,楼梯下面全是沙石和垃圾,想上楼,心理上总感觉被什么东西阻隔着。

二楼过道上,一个年轻男子正靠在栏杆上朝街上张望,想来是其中一家的员工。看到我上楼,他便直盯着我。我也看了看他,略微摇了摇头表示招呼,便径直走进MTS那家。

三男四女正围着尼廷有说有笑,其中一个女的,身高大约一米。是的,只有一米出头,身体严重畸形,着实可惜了她的好模样。我想她可能是做点电话客服的工作,声音甜美就成。

店铺一面墙上贴满了网生代风格的时尚广告,另一面墙上挂着一个神龛,供奉着一个象鼻子人身的神灵。他因为那长长的象鼻子而有很高的辨识度,在中国也偶尔可见,我们把他翻译为象头神,他就是印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甘内什(Ganesh)。神龛上方挂着一个相框,展示着一张老者的彩照,似乎诉说着他和店铺的某种关系。店铺的里面一间,堆放了几台电脑和许多赠品。

他的员工看到一个中国人走进来都不知所措,尼廷却像是对自己有一个外国朋友颇为自豪,热情招呼:“嗨,郭,我就知道你会来!”

我说:“实在不好意思,这网卡我也体验了几天,但速度还是太慢,所以我退给你。我们是朋友,为了我的事,你付出了很多,你也不用退我1000卢比了。”

他说:“你觉得慢,是因为你拿它和中国的网速比较,这个确实没办法,印度的网目前就这样,我们古吉拉特邦算好的了,其他邦比这还要糟糕。

Prev | Next
Pg.: 1 2 3 4 5 6 7 8 9 10 ... 35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