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腰、髋部屈伸法
患者仰卧,双腿自然伸直。医生立于足侧,用大腿前侧分别顶住患者的足底部,然后两手分别握其腕部,用力牵拉,使其坐起;稍顿,在患者主动后仰(倒)的同时,医生随之前倾伸臂,使患者恢复仰卧位。如此反复做腰髋部屈伸活动。
8.髋、膝关节屈伸法
患者仰卧,医生站于一侧,一手按住其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使髋、膝关节同时屈曲,随即拉伸复原。
9.膝关节屈伸法
患者俯卧,医生站于一侧,一手扶其腘窝上部,另一手握其踝部,做膝关节屈伸活动。
10.踝关节屈伸法
医生一手托患者踝部,另一手握其足跖部,做踝关节屈伸活动。
【动作要领】
屈伸幅度以生理活动范围为限,依关节解剖特点而定,不可强用。频率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讲求稳妥灵活,不可生拉硬拽。
【作用及应用】
行气活血,滑利关节,松解粘连。
屈伸法可增加关节活动度,用于治疗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等。
【注意事项】
屈伸幅度及用力大小要根据病情而定。
第八节 复合类手法
复合手法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手法有机结合到一起,进而构成的一种新的手法。其特点是手法构成成分比较复杂,有的是结合到一起的两种手法均等,有的是以一种手法为主,另一种手法为辅,有的甚至是三种或多种手法的复合。
下面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复合手法:拿捏法、拨揉法、按揉法、弹筋法。
一. 拿捏法
【操作】
用拇指与其余手指形成钳形,相对用力一紧一松挤捏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根据拿捏的部位不同和动作差异,可分为三指拿捏法、四指拿捏法和五指拿捏法。
【动作要领】
(1) 肩臂放松,手腕灵活,指腹着力。
(2) 以五指指面为接触面,与体表皮肤吸定拿捏,用力要先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动作要缓和而连贯,不可突然发力。
【作用及应用】
缓解痉挛,松解粘连,活血消肿,祛瘀止痛。拿捏法的刺激较强,常与其他手法配合使用,如结合揉法可缓和拿捏法的刺激而兼有揉捏两种作用效果。本法以颈项部、肩部和四肢部最为常用。
【注意事项】
操作中掌握好拿与捏之间的力度。
二.拨揉法
【操作】
1.拇指拨揉法
用单拇指或双拇指在肌肉、肌腱处横向来回拨动,同时做小幅度的旋转揉动。
2.肘拨揉法
用前臂近肘尖部,置于肌肉、肌腱处,做来回式的旋转推拨揉动。
【动作要领】
(1)拨法与揉法相结合,以拨法为主、揉法为辅。
(2)旋转式的拨揉动作,手法要轻快,有节奏感。
(3)以在肌肉、肌腱处操作为主,且有肌组织的弹拨滚动感。
【作用及应用】
拨离粘连,疏通狭窄。
拇指拨揉法多用于颈项、脊柱两侧及四肢部; 肘拨揉法多用于脊柱两侧的棘肌及腰、臀和下肢后侧。
【注意事项】
拨揉法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三.按揉法
【操作】
1.拇指按揉法
用单手或两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余指助力;腕关节悬屈,拇指和前臂部主动施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
2.掌按揉法
单掌按揉法是以掌根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余指自然伸直,前臂与上臂主动用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双掌按揉法则是以双掌重叠,以掌心及掌根部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节律性的按压揉动。
【动作要领】
(1) 将按法和揉法进行有机结合,做到按中含揉,揉中寓按,刚柔并济,缠绵不绝。
(2) 宜按揉并重,施力不可失之偏颇。
(3) 注意按揉的节奏性,既不要过快,又不可过慢。
【作用及应用】
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按揉法刚柔并济,作用舒适,易于被人接受,具备按法之深透与揉法之柔和的双重作用特点,临床应用频率较高。拇指按揉法多用于颈项部、肩部、肩胛内侧及全身各部腧穴;掌按揉法多用于肩部、 上肢部、背部、腰部、脊柱两旁及下肢后侧。按揉法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糖尿病、痛经、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近视等多种病证。
【注意事项】
由于本法动作形式多样化,作用范围广泛,且轻重缓急刺激可随证应变,故临证时,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取相关效穴,组成“推拿手法-经穴治疗处方”,按步操作,可取得显著的局部与全身治疗效果。
四、弹筋法
【操作】
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将治疗部位的肌肉、肌腱捏紧并用力向上提拉,当提到一定高度后,再迅速放开使该部肌肉或肌腱弹回原位,如拉放弓弦之状。
【动作要领】
(1) 用力轻重适宜,避免暴力硬拉,使患者有一种舒适的胀痛感。
(2) 以手指指腹着力,不可用指尖抠掐。
(3) 动作迅速有力,快提快放。
【作用及应用】
解痉止痛,舒筋散结,松解粘连。
弹筋法适用于颈项、腰部及四肢等,常用于治疗急慢性筋伤所致的肌肉痉挛、疼痛或粘连者。
【注意事项】
本法刺激性较强,一个部位弹提3?5次即可,然后施轻揉手法以缓解因弹提引起的不适感。

第四章 各部位手法操作练习
各部位手法操作练习是将单一的、基础的手法根据人体不同部位进行操作训练的一种实践学习方法,又称局部手法。它是依据临床治疗和保健的基本操作规范而总结出来的一套实用性按摩练习方法,是临床按摩手法应用的基础和保证。
从基础手法到各部位手法,是手法学习和应用上的一个提升。基础手法主要是掌握手法的基本要领和动作技巧,而各部位手法不但要掌握各种单一手法的操作要领,更要会运用多种手法在人体不同部位进行配合应用,同时还应根据不同部位的形态、功能、骨性标志以及肌肉、肌腱等软组织不同,选择相宜的手法和适度的力量。只有对人体各部位解剖知识有了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才能在手法操作上做到准确得当,达到最佳疗效。
在进行手法练习时,要求“准确、规范、灵活、全面”。要把接受体验者视为“患者”,集中精力,认真操作。操作的姿势、身法、步法、手法以及施术部位、变换要协调。站、坐以及身体与手的距离,以既方便手法操作,又能保持自己的体力为宜,手到哪里,身体到哪里,脚步亦随之移动,做到自然、美观、舒适,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对人体敏感部位,如胸部、臀部、腿部等,选用的手法和手的放置要得当。患者的体位,则应根据操作部位的不同,分别选用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端坐位、伏坐位等,以既能持久、舒适,又便于操作为宜。
在人体各部位手法的选择上,应以方便、舒适、实用为原则,尽可能把每种基本手法结合应用到不同部位。各部位手法操作顺序多依据手法特点及刺激量大小,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可先操作摩擦类、 摆动类等手法,最后操作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等手法。操作部位的练习也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如先背腰部、后头颈部。临床中,手法操作的顺序和 部位亦可适当调整,灵活运用。
下面根据人体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的顺序,分别介绍头部、颈部、胸腹部、肩部、背腰部以及膝部等手法操作练习。
第一节 头面部
一、面部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于或坐于其头端。
(一) 推法
1. 拇指推法
用双手拇指由印堂穴向上交替推至前发际(又称开天门);然后由印堂穴经眉弓推至太阳穴;再经前额分推至太阳穴,要求覆盖整个前额;从鼻根沿鼻侧推至迎香穴;再沿鼻唇沟推至口角两侧;从承浆穴分推至下颌角。
2. 多指推法
用双手食、中、无名指及小指沿太阳穴—耳前—下颌角,施以推法,也可推至耳后。
1. 鱼际推法
用双手大鱼际分推前额部,也可连续下行经耳前推至下颌角。
(二) 抹法
用双手拇指分抹眼眶上缘(眉弓)、下缘;然后从鼻侧由内向外分抹面颊部;从人中沟分抹至鼻唇沟;再分抹下颏部。以上部位抹法也可用多指操作。
(三) 揉法
1. 拇指揉法
用双手拇指由印堂穴向上揉至前发际(又称开 天门然后由印堂穴经眉弓揉至太阳穴;再经前额 分揉至太阳穴,要求覆盖整个前额;从鼻根沿鼻侧 揉至迎香穴;再沿鼻唇沟揉至口角两侧;从承浆穴 向两侧揉至下颌角。
2. 多指揉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食、中、无名指揉太阳穴、耳前、下颌部;用拇、食指捏揉耳部及耳垂。
1. 鱼际揉法
用双手大鱼际揉两侧太阳穴、耳前等部位。
(四) 拿法
用拇、食指或拇、食、中三指拿捏额部、眉弓、鼻背、面颊、口角、耳廓及耳垂等部位。可单手,也可双手操作。
(五) 按法
1. 拇指按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按前述拇指推法的路线进行按压,可在印堂、攒竹、太阳、四白、巨髎、迎香、颊车等穴处重点按。
2. 多指按法
用双手的食、中、无名指在两侧的太阳穴、耳前等部位按压。
(六) 叩法
用双手相合或分掌叩击前额部;再用双手四指指腹,在面颊两侧做对称性的多指交替轻叩。
二、 头部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站于其侧或站、坐于头端方位。
(一) 推法
1. 拇指推法
用双手拇指从前额向上交替推至百会,再在头部正中线两侧,对称性推膀胱经和胆经路线。
3. 多指推法
用单手或双手四指分开微屈,插入头发内,从前向后做梳推法。
(二) 揉法
1. 拇指揉法
用单拇指或双拇指揉督脉、膀胱经和胆经路线。
2. 多指揉法
食、中、无名及小指自然并拢在头顶及两侧做揉法。也可双手同时操作。
3. 鱼际揉法
用双手大鱼际分别置于两侧颞部,做对称性揉法。
(三) 拿法
用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指端着力,同时拿捏头顶及四周。
(四) 按法
1. 拇指按法
用双拇指交替或对称性按压头部督脉、膀胱经和胆经三条经脉,重点按百会和风池等穴。
2.鱼际按法
用双手大鱼际置于头两侧,从前向后做对称性挤压。也可用双掌操作。
(五) 啄法
两手五指自然微曲呈爪形,指端轻快有弹性地叩击头顶及四周。
(六)擦法
用双手五指在颞部、枕部做轻快地擦动。
第二节 颈 项 部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一侧或后方,单手或双手操作,必要时可一手轻扶前额,一手操作。
(一) 推法
1. 拇指推法
用单拇指或双拇指交替推督脉(风府穴至大椎穴);然后用双拇指同时由上向下推两侧项韧带及边缘;再用多指推桥弓(翳风穴至缺盆穴连线)。以上部位均可用多指推。
2.鱼际推法
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由上向下推项韧带及两侧肌肉。
(二)滚法
沿项部中线及两侧施以滚法。
(三) 揉法
1. 拇指揉法
用单拇指揉项部中线及两侧,双拇指揉风池穴。
2. 多指揉法
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置于项部两侧,并同时施以揉法,亦可用拇指与食指施以揉法。本法可沿项部中线、两侧项韧带及胸锁乳突肌进行操作。
(四) 按法
1. 拇指按法
用双拇指交替或同时按压项部中线及两侧项韧带。
2.掌根按法
双手十指交叉,用掌根着力于项部两侧进行挤按。
(五) 拿法
用单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捏项部或一侧胸锁乳突肌。也可分别在项韧带和胸锁乳突肌做快速的弹筋法。
(六) 拨法
用单搏指分别拨项中线、项韧带;用四指拨胸锁乳突肌。
(七) 动法
做颈项部的屈伸法、拔伸法、摇法和扳法等。

第三节 胸 腹 部
一、胸部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于其右侧。女性胸部手法以“工”字形路线操作。
(一) 推法
1. 掌推法
用单掌或大鱼际从剑突向上推至胸骨角部位,再改用分推法至两肩。
2. 多指推法
用单手或双手多指,沿肋间隙向外侧做单向或双向分推。此法主要用于男性。
(二) 摩法
1. 指摩法
用双手四指罗纹面,同时从胸骨角向外做摩法。
2.掌摩法
用单掌或双掌在胸胁部向两侧做横向分摩;再用单掌或鱼际摩胸部正中线。也可做环形团摩法。
(三) 揉法
1. 掌揉法
用单掌揉胸前;用双掌交替揉胁肋部。
2. 多指揉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食、中、无名指揉胸部正中线、锁骨下缘及各肋间隙。
(四) 按法
用双手拇指交替或多指按压胸骨中线及肋间隙。也可用掌操作。
(五) 搓法
双掌分别贴于胸部两侧,上下往返快速搓胁肋部。也可擦胁肋部。
二、 腹部
患者仰卧,医生站于患者右侧。
(一)推法
1. 拇指推法
双拇指从剑突下沿两侧肋弓缘分推;然后再用双拇指从剑突向下交替推至脐中(又称推三脘);再替推至耻骨联合。
2. 掌推法
用单掌沿腹中线及两侧向下行推法,再做双掌分推。
(二) 摩法
用单掌或双掌并拢放于腹部做环形摩动。
(三) 揉法
用单掌或双掌重叠,绕腹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轮状揉动;然后用单掌或叠掌揉腹部正中线;再用双拇指(或掌根)放于腹部一侧,其余四指放于另一侧,做波浪式的起伏推拉揉动。
(四) 拿法
用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缓慢提拿腹肌。也可提起后配合做颤抖法。
(五) 按法
1. 拇指按法
用双拇指交替或同时点按腹部各条经络路线及腧穴。
2. 掌按法
用双掌重叠或并拢按压腹部。也可用单掌操作。
(六) 擦法
用单掌纵向擦腹中线及两侧,然后再做横向擦法。
(七) 颤法
用双掌并拢或重叠做定点颤动。

第四节 上 肢 部
一.肩部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
(一)推法
用单掌或双掌从大椎穴推至肩峰;然后再分推肩胛部;再在脊柱两侧下推肩胛间区及肩胛区。
(二)滚法
用小鱼际侧从大椎穴向肩峰部做滚法。
(三) 揉法
1. 拇指揉法
用单拇指或双拇指由内向外分别揉冈上肌、冈下肌及肩关节前、后的肌腱、韧带。
2. 掌揉法
用双掌或单掌揉冈上区、肩胛区;然后双掌分别置于肩前、肩后,相对用力,抱揉肩周部。
(四) 拿法
用双手在两肩部由内向外同时做拿法或拿揉法。重点拿肩井穴(简称拿肩井)。
(五) 按法
1. 拇指按法
用双拇指由内向外交替或同时按压肩部三线 (大椎至肩峰、冈上缘和冈下缘)。
2. 掌按法
双掌分别置于肩前、肩后,并十指交叉,相对用力,挤压肩周部。
(六) 拨法
用单拇指或双拇指由内向外拨肩部三线。
(七) 叩击法
1. 侧掌叩法
双掌相合或交替叩击肩上部及肩胛区。
2. 空拳击法
双手半握拳分别置于肩前和肩后,相对用力,叩击肩周部。
(八) 动法
做肩关节的屈伸法、拔伸法、摇法和扳法。
二.臂部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站于一侧。
(一)推法
用单掌或双掌相对,从肩部至腕部,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做推法。
(二)滚法
用小鱼际侧,从腕部掠至肩部。
(三) 揉法
1. 拇指揉法
用单拇指揉臂部各条经络路线。在肘部各穴位及肌腱处可重点操作。
2. 掌揉法
用单掌由上向下揉臂部肌肉。
(四) 拿法
双手并拢提拿或拿捏臂部肌肉。也可双掌相对,分别握于上臂两侧,同时用力,从上到下握拿至腕部(或手部)。
(五) 按法
1. 拇指按法
用单拇指或双拇指按压臂部各条经络路线或穴位。
2. 掌按法
用单掌(仰卧位)或双掌相对挤按臂部。
(六) 拨法
用单拇指或双拇指拨臂部各经络路线。
(七) 搓法
双掌相对,夹住上肢,由上而下快速搓动。
(八) 叩击法
用双掌侧或半握拳交替叩击臂部,也可用两手虎口相对叩击。

Prev | Next
Pg.: 1 2 3 4 5 6 7 8 9 10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