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学基础
主编 于天源
中国盲文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lP)数据
按摩学基础(大字版)/于天源主编
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
2014.6 ISBN 978 - 7 - 5002 - 5181 - 1
Ⅰ.①按… Ⅱ.①于…Ⅲ.①按摩疗法(中医)Ⅳ.①R244.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23992号

按摩学基础
主 编 :于天源
出版发行 :中国盲文出版社
社 址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甲6号
邮政编码 :100050
电 话 :(010) 83190019
印 刷 :北京汇林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 :新华书店
开 本 :787X1092 1/16
字 数 :95千字
印 张 :13.75
版 次 :2014年6月第1版 2017年3月第2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 7- 5002- 5181 - 1/R. 752
定 价 :25. 00元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
专家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董福慧(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
张明理(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副主任)
副主任委员
赵勇(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
于天源(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
奚肇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
戚燕平(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委 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天芳(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和鸣(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
付国兵(北京东方医院教授)
刘东明(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副教授)
刘明军(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
刘黎青(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庄雅稚(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吴 旭(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张成全(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副处长)
张素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
林秀玉(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
周运峰(河南中医学院副教授)
赵 燕(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赵京生(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赵学纲(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姚 笑(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
蒋 燕(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按摩学基础》编委会
主 编 于天源(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副主编 伏天云(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
吴 凡(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华建英(南京市盲人学校)
张宝康(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
周树鹏(南京市盲人学校)
夏文涛(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
党苏苏(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


前 言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是根据国家《盲人按摩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中完善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教材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当前我国盲人医疗按摩教育和临床现状以及未来发展需要,由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组织全国部分盲人按摩大中专学校、中医药大学和中医医疗机构的专家教授编写完成的盲人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
本套教材采用了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机构与盲人特教院校联合编写的方式,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到盲人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要求,面向以学习中医按摩技能为主的中专学生,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初级盲人医疗按摩专业人才。在编写过程中,以盲人学生为中心,坚持以“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根本,着眼于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突出“实用、有用、够用”的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针对目前社会对医疗按摩的需求以及各特教院校遇到知识体系多变的教学难题,编委会一致认为,盲人按摩中等专业教材在第三版基础上删除《保健按摩学》、《按摩师职业修养》、《心理咨询基础》,增设《西医学基础》、《医古文》,将《中医学基础》分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这样既有利于教学单位的课程设置,又有利于盲人系统掌握按摩专业的相关知识,保障教学质量。
本系列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实用人体学》、《按摩学基础》、《经络腧穴学》、《内科按摩学》、《伤科按摩学》、《妇科按摩学》、《儿科推拿学》、《触诊诊断学》、《西医学基础》、《医古文》十二门主课及教学大纲。其他相关基础课教材由各学校自行选用。
董福慧、王和鸣、王天芳、奚肇庆、戚燕平、郝万山等专家对教材的审定严格把关,为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是高质量教材出版发行的坚强后盾。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相关专家的指导,也得到了北京市盲人学校、山东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山西 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江苏省南京市盲人学校、陕西省自强中专学校的领导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教材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列入“十二五”盲文出版事业重点规划项目,出版社编辑人员精心编审、认真工作,同时出版汉文大字版、现行盲文版、双拼盲文版等版次,以满足不同视障学生的学习使用需求,在此谨致谢意。
本系列教材在继承第三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衷心希望各地按摩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吝赐教,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做好准备,使教材质量不断提高,以便更好地适应我国盲人按摩事业发展的需要。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
编审委员会
2014年4月

编写说明
为进一步提高全国盲人按摩推拿学专业的教学质量,配合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考试的全面展开,增强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盲人医疗按摩事业发展,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盲人按摩指导中心于2012年6月组织全国部分高等中医院校、盲人按摩中专学校及中医医疗机构的专家进行教材编写工作,并于2013年5月完成了教材的审定工作。
本教材以学生为中心,以“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根本,在注重教材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兼顾盲人按摩推拿学专业教育的现状,更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概论部分,更为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按摩的治疗作用;精简了手法临床应用部分,丰富了按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更为详细地论述了按摩手法的反应及异常情况的处理。手法部分,规范手法概念,强调手法实际应用,并丰富了部分复合类手法内容。手法练习部分,表述清晰,层次分明,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按摩练功部分着重介绍了易筋经、少林内功和八段锦的练习方法。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联合大学、陕西省自强中专学校、江苏省南京市盲人学校等单位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地感谢。
本教材力求以规范化的语言,将按摩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呈现给读者。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在使用中给予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完善。
《按摩学基础》编委会
2014年4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按摩的发展简史 ……1
一、 按摩与按摩疗法的概念……1
二、 按摩的发展史……2
三、 按摩疗法的分类……7
第二节按摩的作用及原理……9
一、 按摩的基本作用及原理……9
二、 按摩的补泻作用……12
第三节按摩的治疗原则及治法……14
一、 按摩的治疗原则……14
二、 按摩的基本治法……18
第二章按摩的临床应用……24
第一节按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24
一、 按摩的适应证……24
二、 按摩的禁忌证……25
三、按摩的注意事项……27
第二节按摩手法的反应及异常情况的处理……29
一、 晕厥……30
二、 疼痛加重……32
三、 皮肤破损……34
四、 皮下出血……36
五、 骨关节损伤……37
第三节按摩介质……39
一、 按摩介质概述……39
二、 常用按摩介质及作用……41
第三章按摩手法综述……44
第一节手法概述……44
一、 手法的概念……44
二、 手法的基本要求……44
三、 手法的分类……46
第二节摩擦类手法 ……49
一、 推法……49
二、 擦法……51
三、 摩法……54
四、 搓法……56
第三节挤压类手法……57
一、 按法……58
二、 点法……61
三、 拿法……63
四、 拨法……65
五、 捏法……67
六、 捻法……68
七、 踩跷法……69
第四节摆动类手法……72
一、 一指禅推法……72
二、 揉法……75
三、 滚法……78
第五节振动类手法 ……82
一、 抖法……82
二、 振法……84
第六节叩击类手法……86
一、 拍法……86
二、 击法……88
三、 叩法……91
第七节运动关节类手法 ……93
一、 摇法……93
二、 扳法……102
三、 拔伸法……112
四、 屈伸法……117
第八节复合类手法 ……120
一、 拿捏法……120
二、 拨揉法……121
三、 按揉法……122
四、 弹筋法……124
第四章各部位手法操作练习……126
第一节头面部 ……128
一、 面部……128
二、 头部……130
第二节颈项部……132
第三节胸腹部 ……134
一、 胸部……134
二、 腹部……135
第四节上肢部 ……137
一、肩部……137
二、 臂部……139
三、 腕手部……140
第五节背腰部……142
第六节下肢部……144
一、 骶臀部……144
二、 下肢后侧部……146
三、 下肢前侧部……148
四、 膝关节部……149
五、 踩足背侧部……151
六、 足底部……152
第五章按摩练功……154
第一节按摩练功概述……154
一、 按摩练功的起源和发展……154
二、 按摩练功法的特点和作用……155
三、 练功要求……157
第二节少林内功……158
一、 基本步势……158
二、 伸臂撑掌……161
三、 前推八匹马……164
四、 倒拉九头牛……165
五、 风摆荷叶……167
六、 霸王举鼎……169
第三节易筋经 ……170
一、 预备姿势……172
二、 韦驮献杵第一势……173
三、 韦驮献杵第二势……173
四、 韦驮献杵第三势……174
五、 摘星换斗势……175
六、 出爪亮翅势……177
七、 倒拽九尾势……179
八、 九鬼拔马刀势……182
九、 三盘落地势……183
十、青龙探爪势……185
十一、卧虎扑食势……187
十二、打躬势……189
十三、工尾势……191
第四节八段锦……193
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194
二、 左右开弓似射雕……194
三、调理脾胃臂单举……196
四、 五劳七伤往后瞧……196
五、 摇头摆尾去心火……197
六、 两手攀足固肾腰……198
七、 攒拳怒目增气力……198
八、 背后七颠诸病消……199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 按摩的发展简史
一、按摩与按摩疗法的概念
按摩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在体表施以一定的力量,进行有目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的总称。
按摩疗法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医生运用按摩手法刺激患者的体表部位,以治疗和保健为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
按摩古代称为“按跷”、“乔摩”、“案杌”等,明代出现了与按摩同义的“推拿”一词,如当时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均 称按摩为推拿。按摩与推拿虽为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但均属中医外治法范畴。理论基础既包括中医的经络、脏腑、气血等理论,也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等理论。
按摩作为人类治疗疾病的手段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早期的按摩疗法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手法种类也很少,常用的有按法和摩法两种。随着按摩疗法的医疗实践不断扩大,手法不断增多,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数千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完善、总结,逐渐成为一门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综合学科。
按摩疗法具有简便易行、施用安全、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的特点,为人类的医疗保健发挥着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和赞赏。
二、按摩的发展史
在远古时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各种疾病或伤痛,这时自己或同伴会用手在病痛的局部或周围进行抚摸以减轻伤痛。这便是按摩最初的起源。
按摩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在殷墟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字与按摩有关。这一点充分说明了按摩最迟起源于商代(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后期,即3000多年前。
先秦时期的医学文献资料,主要来自于殷墟甲骨卜辞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的记载,其中以《五 十二病方》记载的按摩治疗疾病最多。该书中记载了以摩法为主的10余种按摩手法;并记载了按摩历史上最早的膏摩和药摩方法;同时还列举了各种按摩用的器具,如治疗疝气用的木椎、治疗小儿惊风用的钱匕等。
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按摩理论体系, 期间的按摩学主要记载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较早的医学专著。其中对于按摩有很多的记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指出按摩的发源地位于黄河中游地区;第二,介绍了用于诊治疾 病的手法;第三,记载了圆针和锡针是专门用于按摩的工具;第四,论述了什么样的人适合从事按摩;第五,阐述了有关按摩的适应证、作用机理和注意事项。
我国最早的按摩专著是《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现已佚),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成书于汉朝。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按摩的治疗作用和养生作用。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说:“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 闭塞。”这说明张仲景对于膏摩是十分重视的。
晋朝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了有关按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以指代针重按人中穴,治疗昏迷的病人;第二,捏脊疗法作为医疗手段被正式记载,并广为使用;第三,首次记载了用抄腹疗法治疗卒腹痛。
隋朝有了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据《隋书?百官志》记载,在太医署中有按摩博士2人。
唐代有了最早的按摩教学,并将按摩科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不同等级。这一时期本门学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按摩广泛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第二,按摩渗透到内外妇儿诸科;第三,按摩广泛用于养生防病,自我按摩非常盛行并得到了很大发展;第四,膏摩日渐普及。
宋金元时期按摩更加广泛地用于临床各科,如《宋史》记载了名医庞安时曾用按摩配合针刺的方法治疗难产。

Next
Pg.: 1 2 3 4 5 6 ... 10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