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众人都笑了。
大家正在喝茶,突然听到门外传来黄狗的狂叫,同时传来了一阵吵杂的说话声,琪琪格快步迎了出去。门外来了一群人,搀扶着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她腹部疼痛的很利害,弯着腰捂着小肚子,咧嘴皱眉流着眼泪,痛苦的在呻吟着,父母和家人都很着急,他们说着蒙古语,洪晶石一点都听不懂,只好低声问琪琪格:“琪琪格小妹,你能不能告诉我,老人家他们都在说什么呢?”
琪琪格笑着给他翻译:“听不懂了吧,她们说,先生快帮忙给治治吧,孩子都疼的受不了了,”
巴特尔老人微笑听着来人说话,他咪着双眼好像在想着什么,听完来人的话以后,转身问洪晶石:“孩子,你现在是在医院实习吗?”
洪晶石愣了一下说:“是的已经半年了,”
巴特尔老人问:“这小孩子的肚子疼你能处理吗?”
洪晶石肯定的说:“能!可这是在您家中,我来给治疗怕不好吧……”
没等洪晶石说完,巴特尔老人就豪爽的笑着说:“你多想了,没有那么多的说道,是我让你给治的怎么还能怪你呢,”说完就眯起双眼盯着洪晶石等待他的回音。琪琪格悄悄的推了一下洪晶石,小声说:“在考你呢,机会来了,快往上冲啊!”
洪晶石对老人说:“好吧,我来试试看,如果哪里有欠妥的地方,请您老指教。”
巴特尔老人点了点头又转身对女孩的家人,用蒙古语介绍洪晶石也是个医生。就在老汉与女孩的父母说话的时候,洪晶石让琪琪格帮忙,将女孩扶到炕上坐下,上前拉过女孩的手腕给她摸脉,边摸边问:“小朋友你哪里疼啊?是上腹部还是下腹部呢?”
女孩说:“肚脐下面疼……”话还没有说完,疼的她就闭上了嘴巴。
洪晶石又问:“你今年多大了?”
女孩痛苦的扭曲着脸说:“16岁,”
洪晶石问:“哪年来的月经呢?”
女孩答:“12岁,”
洪晶石问:“你上个月什么时候来的月经呢?”
女孩答:“一个多月了,”
洪晶石答应了一声又问:“你来月经时出血量多吗?有紫黑色淤血块吗?”
女孩说:“血量不太多,可里面有黑血块。”
洪晶石又问:“你每次来月经时,血块没下来之前疼痛的厉害吧,而下来以后就不怎么疼了对吗?”
女孩回答说:“是的,”
洪晶石又问:“你的大便正常没有什么改变,对吗?”
女孩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晶石只顾专心给这少女诊脉,他品味了足有五十动以后,才转脸对巴特尔老汉说:“老伯,这女孩的脉象显示沉迟有力,系体内寒气凝结,气血凝滞不通,经血不能顺利排下,导致小腹胀痛,患的是痛经。”
老汉问:“怎么治呢?”
洪晶石答:“先用百分之75的酒精棉球放进耳道中临时救急缓解疼痛,然后再用汤药治本”。
老人问:“处方呢?”
洪晶石答:“延胡索25克、小茴香15克、鲜姜5两切碎。加水1大碗,用大火煎熬7分钟左右,再加入些红糖调整口感以甜为度,既可停火倒出,趁热服用。”
巴特尔老汉微笑着点了点头,就在老汉与洪晶石对话时,琪琪格跑去拿来了消毒用的酒精棉球,用镊子夹出了一个,另手拿根火材棍,将其轻轻的送进女孩的中耳道,包老师的姑姑用眼神询问老汉:这药方开的怎么样啊?老汉点头表示认可。老人家这才转身进后面药房,用戥子秤来了延胡索和小茴香,交给了琪琪格,让她拿到厨房,又切碎了5两鲜姜,同下沙锅煎熬,最后下了些好红糖,煎好后端到女孩面前。此时女孩的小腹疼痛症状已经明显转轻,琪琪格用筷子快速搅动汤药,稍微凉了些,洪晶石对琪琪格说:“差不多了,让她趁热喝吧”,这女孩用嘴吹着汤药上的热气,慢慢的喝着,只一刻钟的时间小腹就完全不痛了,脸上露出了红润和笑容,她父母看后十分的高兴。
洪晶石又告诉女孩的父亲说:“再给她配付药酒喝,这个病就彻底好了。”
女孩的母亲问:“大夫,你给开个药方吧。”
洪晶石说:“干姜5两去皮、小茴香9两捣碎,延胡索1两捣碎,60度白酒7斤7两,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再加入红糖1斤7两,放到热炕上,等红糖完全溶解后,就可以喝了。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一两,加热以后再喝效果最好。在每次月经结束后开始服用,喝到下次月经到来时停止,这就为一个疗程。月经期间不要喝。等月经过去后再服下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痛经就可彻底治愈。”
女孩的父母听后很是高兴,连声的道谢。这时女孩的父亲走到巴特尔老人面前说:“先生,还有件事情烦您,我这几天拉肚子,能让这位大夫也给我看看嘛?”
巴特尔老人笑着说:“可以的。”
女孩的父亲转脸对洪晶石说:“大夫还得麻烦你多受累。”
洪晶石说:“不必客气。”
说着就用中指在患者的手腕后方,掌后桡骨处,上下滑动寻找高骨定关部,食指放在关前的寸部,无名指放在关后尺部,细心的品味着脉象,问:“你拉的大便是稀的?没有脓液对吗?”
女孩的父亲回答说:“对的!稀的象水一样,不太臭,用我们农村的话说,叫拉箭杆稀,”
洪晶石品味了好半天脉象,对患者说:“你患的不是痢疾,你是因脚下遭受寒冷刺激,饮食不洁,引起的夏秋痢,深秋气温低,应注意脚下保暖。”
女孩的父亲问:“大夫,那我应该怎么来治疗呢?”
洪晶石说:“你到野地去找些“拉拉秧”放到锅中,熬成汤药以后将药渣捞出浸泡双足,在不烫着的情况下,最好热一些为好,中途凉了可以加热,每次烫洗1小时,每日3次。你再用干山楂1斤,白糖1斤,5斤水,烧开锅约十分钟,熬成酸甜可口的红果汁,每天喝4至6次,每次三两至五两。用这种内外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夏秋痢,1次见效当天可愈。”
女孩的父亲问:“大夫,你说的拉拉秧是什么东西啊?”
洪晶石说:“这味草药,在东北中草药手册里,学名叫‘葎草’,咱们北方夏秋季节野外到处都有啊,爬藤的植物,长的浑身上下都是倒枪刺,顺着藤条摸就不会划伤人,而你如果倒过来触动他就会划伤你的皮肤,”
女孩的父亲明白了,连声嗯、嗯的答应着,向洪晶石道谢,又对巴特尔老汉说:“先生,这大夫给我女儿,和我开的中药,就在您这抓吧。”巴特尔老汉爽快的答应着,等琪琪格的母亲将两个中药包递交给他们后,女孩的家人付了钱,拎着药包带着女儿欢天喜地的回家去了。
送走患者,巴特尔老人咪着双眼问洪晶石:“孩子你说说痢疾与夏秋痢有什么不同呢?”
洪晶石答:“痢疾是大肠内湿热,治疗原则清热燥湿,以通为顺;而夏秋痢却是足下寒冷刺激、饮食不节所致,治疗原则驱寒温中,增补肠液,防止脱水。夏秋痢与痢疾的治疗原则不同。”
巴特尔老人咪着双眼,仔细听着洪晶石的话,微微的点头。琪琪格给众人斟水,她端起热茶分别送到众人面前说:“快喝茶吧,这一会的功夫都忙坏了。”琪琪格接着父亲的话茬,故意引导着问:“晶石哥,听表哥说,你正在他们卫校学什么推拿……按摩,是吗?”
洪晶石放下茶碗说:“是的,”
琪琪格又问:“推拿……按……摩是怎么来治病啊?”
洪晶石回答说:“推拿也是按摩,按摩也是推拿,两者是一回事,可以连起来说,也可以分开来讲。这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静功和动功两大类,静功包括揉法、踔法、推法、拿法、点法、按法、摩法、擦法、滚法等安静、柔和、舒适类手部施术的手法;动功类手法就是在患者发病躯体上,进行整复类的治疗手法。包括大关节脱臼,小关节错缝,纠正脊柱关节的错位等等整复类动法。”
巴特尔老汉静静的听着洪晶石,见他说完后问:“我看你的临床经验很丰富,你不是个刚毕业的学生,是吗?”
洪晶石点点头,回答说:“我是文大后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原专业学的是西医,分配到医院后在外科工作了半年,院长找我谈话,说为了落实毛主席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指示,保送我到中医学院去进修中医,我们医院将来准备开中西医结合科。我原是学西方医学的,并不喜欢中医那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理论。可院长说,年轻人要一生听从党召唤,一生交给党安排,这是党组织对你的信任。他还给我讲述了祖国医学的重要性。我便到省中医学院学习了四年,毕业后回来刚重新工作几个月,万没有想到,一场眼病夺去了我的光明,真是无奈……,”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在中医学院上学期间,经常到门诊临床给病人看病。每次寒暑假期间也都回到我们医院,向老医生们请教,常年坚持一直没有停止,所以我对临床是不陌生的。”
巴特尔老汉嗯嗯的点着头问:“听侄儿讲你来我们家有点事情,他还说不太清楚……。”
洪晶石说:“是这样的,我现在已经双目失明了,看不到字迹和影像篇上的图像,对患者伤情想做出正确诊断很是困难。临床中不可能光治疗内科的慢性病,会遇到很多跌打损伤的患者,也能遇到关节脱臼错缝,和各种骨折的病人。遇到慢性病我们给推拿按摩是对的,可遇到骨折和关节脱臼的患者,再给予按摩可就错了。不懂骨伤科,辨别不出是不是骨折,误诊误治非出大事故不可。所以,我让包老师带我来找您想学习寻伤摸骨诊断伤科疾病的技术,不知您老是否能收下我这个笨徒弟呢?”
而现实的盲人按摩学生们,对骨折的诊断、大关节脱臼和小关节错缝的病症,的诊断依据却捏拿的不够准,听说您老人家是个正骨专家,在这方圆几百里都有很高的威望,所以我求包老师帮忙,陪我同来向您请教伤科诊断技术,请您老人家给予帮助……。”
老汉略微沉思了一下,并没有直接回答洪晶石提出的要求,他抽了口旱烟问:“你是大学毕业,一定懂得人体解剖了?”
洪晶石答:“学过的”巴特尔老汉问:“你能说说人的大腿骨的形状,摆放的位置,上下都与哪些骨相连接吗?”
洪晶石说:“好的,骨股属于长骨,从整体形态来看,骨股干不是笔直的,而是稍微带点弯曲的,股骨干弧度突向前,骨股上端有股骨头,朝向内侧,与髋骨上的髋臼窝相吻合,形成髋关节。股骨头下方,与骨股干相连的是个细脖,名叫股骨颈。当人体摔倒时,此处最易骨折。再向下就是骨股干,我们在臀部下方,皮肤外能触摸到的一个骨性标记,名叫大转子。骨股下方是骨股的内外髁,髁间沟与胫骨平台中心的胫骨脊相吻合,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平台,和前方的髌骨共同形成膝关节。”
巴特尔老汉接着问:“膝关节周围都有哪些东西,靠什么来连接呢?”
洪晶石答:“膝关节里面有两块薄片软骨板名叫半月板,垫在胫骨脊的两侧,能减少关节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在中心有前后两条韧带,十字交叉的固定膝关节里面,防止膝关节前后移位,这两条韧带名叫十字交叉韧带;在关节内外侧各有一条韧带,名字叫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股四头肌起于髂前上棘,下行至膝关节,包绕髌骨以后下行,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膝关节上还又腘斜韧带,关节囊包绕整个膝关节形成关节腔。”
巴特尔老汉点了点头说:“嗯,说的不错,如果有一套人的骨头,你能给装上吗?”
洪晶石十分肯定的回答:“能!”
巴特尔老汉惊奇又兴奋的说:“哦……好啊,下地,跟我来”。说着自己先穿鞋下地,包老师急忙上前搀扶老人一同走在前,琪琪格拉住洪晶石的衣袖,嘴巴对着他的耳朵神密的轻声说:“要开祠堂了”,
洪晶石疑惑的轻声问:“什么叫开祠堂呢?”
琪琪格只是微笑并不答言。后来老人收下洪晶石了吗?请看下篇“开祠堂”。
第19回 开祠堂
听到琪琪格说要开祠堂,洪晶石有些么明其妙,不解的反问什么是开祠堂呢?
琪琪格小声说:“到那你就知道了,不要害怕啊。”
洪晶石猜测着跟在后面向前走去。四个人穿过堂屋通过后门,来到后院。
原来巴特尔老汉的家中,在这一代比较富裕。他们家共有前后两套院落。都是四间房,前边的四间房子,最西边的一间原来是琪琪格的二哥俄尔敦和妻子沙仁高娃居住。因为两口子都在旗里工作,不经常回来,所以经常空着。西边数第二间是堂屋厨房,在后面开了一扇门通往后院。第三间是巴特尔老汉和老伴居住的屋子。最东边的一间是琪琪格的闺房,在琪琪格居住房屋的西侧有通往巴特尔老汉寝室的对开门,在北面也有一扇通往后院的房门;后院里方砖铺地,在东墙有能开进汽车的大铁门,门的两侧有仓房和厕所。正北也是一溜四间正房,靠近最西边的一间房子是家族祠堂。东面的三间是巴特尔老人的中药库房和治病的诊室,平时巴特尔老汉给患者看病时就在东屋。众人来到最西边的房门前停下,老汉拿出了钥匙打开门锁,包老师拉开了房门,一股凉气从里面涌了出来,洪晶石在琪琪格的引领下也走进屋。巴特尔老汉在门旁摸到了开关的拉线绳,打开了电灯,来到供桌前划了根火材,点燃了蜡烛,又点燃三柱香,顿时屋中就散发出浓郁的香味。琪琪格小声问:“晶石哥你能看到前面有什么东西吗?”
洪晶石晃了晃头说:“看不到,能给介绍一下嘛?”
琪琪格对着洪晶石的耳朵轻声的介绍着。屋的正中放着张供桌,供桌上面靠近前侧,摆着供果和馒头果盘,中心摆着蜡台和香炉,桌的后侧立着一个厚5寸、宽2尺4寸、高3尺3寸的透体与浮雕,相结合的族谱佛龛,冷眼看这佛龛就像个金碧辉煌的祠堂,房顶上有金漆浮雕琉璃瓦的屋顶,房脊上有一对飞鸽,房檐探出墙壁,墙壁上有布满万字不到头的浮雕。
巴特尔老汉用手拉开了布满雕花的两扇对开木轴门,里面闪现出一幅画像,画像上贡奉着两位仙人坐姿全身像,左面男的年龄约六十左右岁,身材上中等个头,浓密的头发梳着发缵,别着仙鹤腿骨制成的骨簪,浓眉大眼,胖胖的圆脸,紧闭双唇显得有些严肃,穿了一身的长袍;右面女人年龄在五十多岁,身材也比较修长,只比男的稍矮一点,她长的虽然不是眉清目秀,但也很端庄,头插雉鸡翎,胸前飘摆狐狸尾,身上同样穿着长袍。
这画像中的男人好像是我国古代中原人,而这女人的画像却是边外少数民族的穿着打扮,两个人都靠坐在太师椅上。在画像的下面平放着一本家族族谱。佛龛后面挂着幔帐纱帘。
洪晶石小心的问道:“这里供奉的是哪位仙人呢?”琪琪格小声的回答:“我们家的老祖先,平时这里是不许随便进来的,算今天我才来过三次”,洪晶石在嗓子里轻轻的嗯了一声,没有敢再多说话,此时此景他感到肃然起敬。
这时巴特尔老汉双膝下跪,两手虔诚的合掌在胸前,说道:“列祖列宗在上,今天请您二位先人出山,打扰了您老灵魂的安宁,目的是为了检验一下晚辈们的摸骨绝技,请祖宗教诲明示。”说完虔诚的磕了三个响头后才站起身来。
他转身对洪晶石说:“孩子,你过来也磕个头,”说着就闪身站到一旁,琪琪格扶着洪晶石走到拜垫前,他也十分虔诚的跪下,认真磕了三个响头后起身站在一旁。老汉将供桌后面的幔帐轻轻的拉到一侧的墙边,自己带头先走到里面,琪琪格扶着洪晶石也跟了过去,幔帐里的地中央,放着两个长约有2米,宽70厘米,厚60厘米的大木箱。
巴特尔老汉十分严肃的告诉客人说:“这大木箱中躺着的,就是前边佛龛里供奉的两位老祖先,”洪晶石听后心里‘咯噔’的颤抖了一下。接着巴特尔老汉就给洪晶石讲述了自己家传秘技的传承历史。
他说:“我的这位立祖先人原来也是中原人,是当地方圆百里很有名的一位接骨郎中。当年因北方战乱,朝廷招兵到前方打仗,这位先人在军队中做随军军医,给征战的将士疗伤治病。军队奉命开到了蒙古大漠,战争结束后,又奉命镇守边关,他见已不可能再回中原,就与当地少数民族姑娘结婚生子,留下了后来的族人。据家谱记载,这位立祖先人在临终前告诉家人,为了将家族的摸骨寻伤绝招、捏骨绝技以及祖传密方,能代代相传永不绝迹,他让人找来事先花重金邀请的欧洲外科医生,也是他的好朋友来苏夫尔,将自己的遗体摘去脏腑器官,用大锅煮熟撕去筋肉,留下骨骼,取自己事先配制好的灭菌、防腐中草药,煎熬成汤剂,将骨骼浸泡七七四十九天,捞出后点燃中草药烟熏烘干,再浸泡后捞出,再烘干,反复数次后,就已将尸虫彻底杀灭。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