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平回来,公爹慢悠悠的走到厨房,说:“少说两句不行吗?”说着就开始张落着吃饭,他摆好了饭桌和碗筷,婆婆一边气哼哼的盛饭,一边唠叨着说:“就你会装好人,”她盛了一碗又一碗,盛到最后一碗时,她拿出了一个碰破好几个小口还缺了个大边的粗瓷破饭碗,这是她给奶奶特别准备的专用之物,用饭勺舀了一勺米饭,扣在这缺边少檐的破饭碗中,板着老脸不情愿的往桌上端,还距离很远就往前递,水泥地上有点水她没照顾到,脚下一滑没站稳,闪了个踉跄,手中的粗瓷碗飞了出去,掉到地上啪嚓一声摔成好几瓣。
婆婆更生气了,满是怨气的叨咕:“老了就是没用,不死活着干什么呢?”。说着就捡起了摔碎的破饭碗,要往垃圾箱里扔,儿媳李平见状,眼珠一转,喜上眉梢抿嘴一笑,突然收住笑脸,冷冰冰的接过婆母的话茬说:“妈,这破饭碗可不能扔啊,这是咱家的传家宝,留起来找个拘锅的师傅给拘上还能使呢,等将来,妈你老了以后,好用啊,咱家要把这“好”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才行呢!”
众人都愣在了当场,无言以对。张俊的妻子的这番话,在家中引起的强烈震动,不亚于重磅炸弹的威力。
小张的母亲,就象被大毒蝎子的尾针刺中了似的,身体剧烈的颤抖了一下,脚被钉在了地上,眼神直了,表情僵了,嘴巴张得老大,半天都没能合拢。
张俊的父亲见状,看了一眼妻子,又看了一眼儿媳,扫视了一眼小屋里的母亲,嘴巴动了动,可还是没有说出话,他的喉头上下动弹了一下,将要说的话随着唾液一起咽了下去。只是悄悄的从妻子的手里,接过碎片和赃米饭,一同扔进了垃圾箱。
随着“哗啦”的破饭碗被丢掉的声响,张俊的母亲才缓过神来,也不知道先迈动的哪条腿,步履蹒跚的回到自己屋里躺下。一家三代人,老祖母、公爹、儿媳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所措,张俊呢?怎么没见他啊?张俊还在住校没有回家。
晚饭谁都没有吃,就撤下了餐桌。三代人,四颗心,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事给闹懵了。包括李平本人也是如此,她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真等事情发生的时候,也显得有些拘谨而不知所措。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屋里,躺在抗上,相互间都没说话,但也都没有睡着,各自想着心事,也都在观察着动静,都不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结局会咋样。
老奶奶今天也失眠了,坐在自己小屋的火炕上,不断的咳嗽,连连低声的哼哼着,用耳朵扫视着东西两屋的动静。
此时的李平是最痛苦的,她早哭成了泪人,她哭的是那么的伤心,她这一夜都没合眼,反复的在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对于我的这种无奈的做法,婆婆能理解吗?如果婆婆不能原谅自己,那我又该怎么办呢?
东屋的婆母在翻身,小屋里的老祖母在低声哼哼着,这一切的一切,都没逃过李平那灵敏的耳朵。
张俊的母亲,心里真的被儿媳的话给震撼了,她翻过来掉过去的浑身不自在,就好象在热锅上烙饼,一直到天亮都没有睡意,才一宿的功夫,嘴上就起了好几个大水泡,她不断反思着自己的过去,再看看现实,问题出在哪里呢?孩子的反话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难道我们这个家就这样完了吗?难道我将来的结局也真的象婆婆一样吗?她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战。

第二天清晨4点多钟,张俊的妻子李平再也躺不住了,一轱辘身坐起身来,揉了揉因缺觉而发红的双眼,深知自己还有大事没完成,她急忙穿衣下地,轻手轻脚的来到厨房准备早餐。她按照次序将松针、软材、硬材煤球放进炉堂中,蹲上大蒸锅添上水,又将昨天晚上做好的没有吃的米饭放进笼屉,盖上锅盖。
划了根火材将一张报纸点着,伸到炉箅子下面,几秒钟后,炉中就想起噼噼啪啪的木头燃烧的响声。她在脸盆中洗净手,拿出几条黄瓜洗净放到菜礅上,在黄瓜上切斜刀,每刀下去刀头都落在菜板上,而刀柄这边的刀刃却悬在半空,将黄瓜直径留四分之一不切断,黄瓜下面仍相连,从瓜头切到瓜尾后,又将黄瓜翻个身,在相连的黄瓜上继续切斜刀,下面仍不切断让其继续相连,所切的正反斜刀,形成一撇一那的人字形。将这新鲜黄瓜全切好后,放到菜盆,抓了些细细的食盐洒在上面,用手将黄瓜轻轻滚动,让细盐进入黄瓜的缝隙,等了约有十分钟左右,将腌倒的黄瓜取出,用刀将其横断成约2厘米长的小段,放进菜盆,再加入些陈醋、白糖、味素等调味料,最后又少点些辣椒油。用筷子上下翻动,见味道都已均匀,就装入一个盘子。这道酸甜可口微辣的小凉菜就拌好了。
李平见时间还早,听听婆母房间里已经有了动静,她并没有进去,只是静静的等在自己的屋里观察着动静,过了一会,见公爹起床出去遛弯。
李平这才走进婆婆的房间,轻手轻脚的来到婆母枕头前,低身轻声说:“妈,起来吃饭吧”。
婆婆没有言语。李平又轻声说:“妈,饭已经好了,起床吧好吗?”
又等了一会,婆婆才叹了口气说:“哎……我这一夜都没睡,反复在想你说的那句话,真让我伤心啊,这究竟都是为了什么呢?……”
李平眼前一亮,心中喊了声:问的好!
她接过婆母的话题说:“妈,我昨天晚间的话说得有些过了,还得请您多加原谅,这件事本不该我来管,可爸爸说不了您,小张在您面前更没地位,我心里着急啊,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如果这件事轮到您自己,您又该怎么办呢?当一个人,已经到了年老体衰,什么都干不动的年龄,又能怎么办呢?难道这种对待老人的方式就让它世世代代传下去吗?咱们家里就不能再有安稳日子过吗?有些话不该我这当小辈的说,无论奶奶与您有多大的矛盾,也不管有多大的纠葛,您也不该这样做啊……”
张俊的妈妈沉默了,沉默了许久才自言自语说:“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
门外传来奶奶那苍老的声音:“孩子,这事不能全怪你婆婆,这都是我自作自受结出的苦果。”
李平抬头看,见奶奶一手扶着门框,一手拄着手杖,有些气喘嘘嘘,她急忙上前扶住老人,将老奶奶搀扶到炕沿前做下,小张的婆婆不太情愿的缓慢坐起来,倚着棉被靠在墙上坐着。
老奶奶接着说:“你爷爷死的早,我一把屎一把尿的将你公公拉扯大,娶妻生子成了家,见到你婆婆和你公公之间,那种亲密劲,我就有一种自己的宝贝,让人偷走的感觉,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另外人家都说媳妇进门得给立个规矩,否则将来会翻天的。所以我有事没事的就找你婆婆的茬,时间长了在我们娘两个之间,就埋下了怨恨的祸根,这都是我自作自受结出的苦果哦……”,说着说着,奶奶的脸上已是老泪纵横了。
李平的婆婆听了也流下了热泪,她沉默了许久,才接过老婆婆的话音说:“妈您快别说了,这也不能都怪你,自我结婚后,孩子他爸每天上班前都与您告别,下班回家时先到您屋里问好,我跟他说话他只是哼哈的答应着,从来都不往心里去,再加上您与我不和,经常用旮嗒话敲打我,我想他爸这样做肯定都是您出的坏……,从那以后日积月累我就在心里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怨恨。”
此时的李平早哭成了泪人,她哽咽的说:“奶奶、妈,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您和奶奶都没有错,母亲爱自己的儿子是天经地义的;妻子爱丈夫也是天经地义的;儿子爱妈妈更是天经地义的;丈夫爱妻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啊。这就看出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是在关爱的大伞下生活的,大家都是互相爱着对方的。”她歇了一下,接着说:“只不过奶奶和妈妈之间,没有及时的沟通,各自的爱又过于偏激造成的,您看我说的对吗?”。
这时房门外传来公爹那永远是不着急不着慌的,慢慢悠悠的声音:“这都怪我不会调节家中矛盾,可我就是那种心里着急,嘴上说不出的笨人,唉……也真的没有办法。”
李平看到时机到了,就说:“事情一说这不就全明白了吗,大家都没有错,只是没能及时沟通,从今往后咱们就将这些不愉快全都翻过去,都和和气气的过日子,该有多好啊!今天当着奶奶和爸爸的面,我给妈妈赔礼道歉,昨天晚间我说的那混话,不是我的本意,这也是实在没有好办法的情况下,逼迫出来的啊,妈妈还得请你多原谅我”。
张俊的母亲有些难为情的说:“孩子快别说了,你没有错,都是妈妈的不对,还得让你们小辈的跟着操心”,张俊的母亲穿鞋下地,面对奶奶说:“妈,是我错了,我在这向你赔礼道歉了,”说着,就给老婆婆鞠躬。
老奶奶不断摆动着那双皱巴巴的手,颤巍巍的说:“哎吆吆,不要这样,是妈妈我错了,人活八十在父母面前也是孩子,我怎么能怪你们做晚辈的呢?”。
小张的妻子李平见事情有了结局,唯恐把事情整过火了,就抢着说:“好了好了,就这么招吧,大家都快来吃饭吧……”。说着转身擦去了脸上的喜泪,跑到厨房,摆好餐桌,洗了手,端上凉菜盘、和筷子,掂起大勺,将昨天晚间,众人都没有吃的炒菜,来了个回锅热。从此后这个三代人的家庭就过上好日子了吗?那就麻烦您自己去问问张俊和李平他们两口子吧。
后来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请看下篇“艰苦的学习路”。

第9回 艰苦的学习路

为了提高盲人学生的政治觉悟,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学校首先为他们开设了政治课,任课老师是负责生活的陆老师。他给同学们讲的第一课,是婚姻法。同学们听后,‘轰’的一声都笑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小调皮滕飞不解的问:“老师,我们是学按摩推拿的,怎么还开这种课呢?”
陆军老师笑着说:“你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有的已经结了婚,可大多数人还没有成家,学校与民政局的领导研究,在上医疗按摩业务课的同时,再给你们上政治课。课程有《婚姻法》、《继承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并严肃的说:“要学法、知法、懂法,不做法盲,不做触犯法律的事情”。
陆老师继续对同学们说:“我的任务,是帮助大家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新盲人”。
开政治课的同时,又开了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基础学,同学们苦学,死记硬背的背诵。有的手里拿着人体骨骼标本,在反复触摸,嘴里反复叨咕,心里不断在揣摩加强记忆。
特教班上午上大课,从早7.30分进教室开始复习昨天的课程,半个小时以后,8点钟正式上新课。10点钟休息10分钟,然后接着上课,到12点钟结束。
下午以每个寝室为单位,由室长组织本寝室同学自习,要求大家不到别的房间去串门,都尽可能的不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下午5点钟吃晚饭。晚间7点钟开始晚自习,9点钟吹熄灯哨休息。就这样,一天天起早贪黑的努力学习着。为了赶进度,有时下午还要上大课,这种紧张的学习,真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
最近李冬梅学得有些发懵,她问同寝室的刘畅说:“妹妹,这经络与腧穴中,治疗这部分,咋这么难记啊?我反复背诵好多遍了,还是记不住!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绿牡丹刘畅带着她那招牌似的微笑,笑着说:“我教你一个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用形象记忆法,编成歌诀。比如说,治疗感冒的主要穴位有风池、合谷、足三里、大椎、曲池。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些穴位编程这样的歌诀:三里河风必感冒,大椎曲池把热消。
这意思是说,一个人站在三里河的边上,感受了这里的邪风,你怎么能不感冒呢?感冒了怎么办?首选足三里、合谷、风池这三个穴位。如果有高烧发热,再针刺大椎和曲池两穴。你不就记住了嘛。”
李冬梅笑着说:“哦,太形象了。我明白了,多谢妹妹”。
这天下午,洪晶石正坐在寝室,和大家一块学习,肖指盘来到洪晶石面前笑嘻嘻的说:“班长,我没有香烟了,来拿你枝烟抽行吗?”
还没等洪晶石搭言,他就自己动手到床头柜上去摸,他一下就拿了3枝,叼在嘴里一根,将另外两根夹道耳朵上,划了根火材点燃,美美的吸了一口,吞进喉咙,又慢慢吐出。
这才笑嘻嘻的说:“好舒服……。”
他闭着双眼洋洋自得,满以为自己的小动作,做的天衣无缝,谁都不知道,瞒过了天,瞒过了地,瞒过了周围看不见的众盲人。可这一切都被在走廊打扫卫生的服务员看了个满眼,她很厌恶这种小气鬼的样子,等肖指盘回到自己的床上,坐下开始看书,服务员才轻手轻脚到了洪晶石身边,眼睛斜视着肖指盘的那张盲脸,将嘴凑到洪晶石的耳朵旁,悄声告诉了他这事。
洪晶石只是笑了笑,小声说:“我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不要再对其他人说了,好吗?”
服务员点了点头答应说:“好”。

随着季节的变化,天气越来越冷,东北的十月末,是暖气供给前夕,也是屋中最冷的时候。洪晶石他们几个同学所住的房间,因紧靠洗手间、又是暖气管道的末端,暖气片不热,室内温度很低,没有办法,只好在回水阀门上往外排放凉水,所以屋中十分潮湿,天棚上悬挂了一层密密麻麻的水珠,不时的滴落下来,发出‘啪嗒’的响声,彭飞打趣的说:“这是花果山水帘洞,我是美……猴……王……”,说着就做了个孙悟空的扮像,将正在扫地的服务员都给逗乐了。
博斯远感觉身上盖的棉被湿漉漉的很是难受,晚间躺在床上睡不着觉,就让人捎信给妹妹,让她给送个电褥子来。
电褥子一热,被窝里真舒服……,过了一会博斯远感觉里面热气特大,就用脚将棉被登开,将热气放出去,十几分钟以后,被窝里的热气又满了,他就再次将棉被登开,这样反复折等了许久,才朦朦胧胧的进入了梦乡。
在这种条件下睡了一周,这天清晨醒来,想用鲤鱼打挺的姿势,来个一跃而起。挺了几挺身体却不听使唤,皮肤和肌肉酸痛无力,他大吃一惊,暗想这是怎么了?活动活动胳膊,蹬蹬腿,见无大碍,就翻身俯卧,先下去一条腿,再用酸痛的胳膊支起上半身,再顺下另条腿,下床走动了几步,只是感觉身上有些发紧和疼痛,也没有在意,就拿着毛巾、香皂去了洗手间。他拧开水龙头,将手润湿,往手上擦香皂,一个没拿住,香皂滑落到水磨石地面上,他蹲下身去摸到香皂后,想站起身继续洗手,可他的两条腿却不听支配了,怎么使劲也用不上力,站了几站都没站起来,心里暗吃一惊,不好!他恐惧的大声呼唤来人啊,快来人啊!
洪晶石听到喊声急忙起身跑到洗手间,等他来到博斯远面前的时候,早有两个起夜的男同学带着睡意正在搀扶他,就问:”思远你怎么了?”,
博斯远惊恐的喊着:“不知道啊!?现在我就是站不起来了”。
他被搀起,身体直立后,就感觉双腿又能站住了,众人将他送回寝室。他手扶床面,试验着再次蹲下,发现自己还是不能站起,此时的博斯远真有些发蒙。他全身用力咬紧牙关,两手扶床两臂同时用力,感觉两臂酸痛周身沉重,废了好大的劲才站直身体。缓慢移动脚步向外走,想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洪晶石吹完起床哨回来,见到博斯远急忙上前问:“斯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了?”博思远怕影响大家的学习情绪,没有说实话,只是敷衍的说:“没有什么,只是有些不舒服。”
洪晶石说:“咱们可是同学,有事尽管说啊。”
博斯远苦笑了一下说:“好。”
其实博斯远此刻行动很困难,动作笨拙,面部表情痛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异样,可洪晶石就愣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没有视力的盲人,怎么能知道对方的面目表情和不正常的动作呢?真耽误事!
八点钟,老师开始讲课,博斯远忍着酸楚疼痛和肢体的困重,坚持听课。几天以后,他感觉病情越来越重,肢体已经完全不听大脑的支配。就躺在床上,让服务员将自己房中的小通气窗口,和二楼教室中的小窗口全都打开,他想躺在寝室里继续听课。可楼上和楼下之间距离太远,根本就听不清老师讲的是什么。没有办法他只好让服务员去告诉班长自己病了。洪晶石听到此消息很是吃惊,急忙回到寝室问:“你怎么了,你哪里感觉不舒服啊?”博斯远痛苦的说:“我现在全身疼痛,酸沉困重,胳膊和腿全都抬不起来,已经好几天了,今天病情更加重了。”说着鼻子一酸,就流出了眼泪,语音哽咽,说话也有些含混不清。

Prev | Next
Pg.: 1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31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